今日,馬格蘭攝影通訊社(Magnum Photos)在攝影界所代表的意義,已不僅是新聞報導的照片紀實或個人風格的表現平台,而是自二次大戰之後以來人類歷史與文化進展的影像反射,更確切地說,是透過攝影之眼所呈現的人類集體記憶。
1947年,馬格蘭攝影通訊社由知名攝影家羅伯‧卡帕(Robert Capa)、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喬治‧羅傑(George Rodger)以及大衛‧西蒙(David Seymour)所成立,如今已成為在紐約、巴黎、倫敦、東京等地皆設有分部的大型跨國際公司。
展覽的醒目海報便是義大利攝影師佩勒格林(Paolo Pellegrin)即時捕捉住以色列空軍轟炸貝魯特郊區時的瞬間。看似雜亂的構圖中,觀者彷彿直接置身於濃煙瀰漫的當下,每個人物的神情皆訴說著無比真實而有力的故事。除了戰地紀實以外,馬格蘭也收錄現實社會中的日常寫照,創辦者布列松一幅曝光率極高的巴黎車站寫真,跳躍過積水地面的男子在畫面中形成了優美的經典投影。
回顧展共展出83名攝影師的作品,除了早期創辦者之外,入選的成員包括早年的溫納‧畢修夫(Werner Bischof)、新一代的馬汀‧帕爾(Martin Parr),以及來自台灣的唯一華人代表張乾琦等等。展場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採取年代記時的傳統呈現方式,在
-----------------------------------------------------------
以上是直接複製貼上的舊文。老同學在藝術雜誌社當執編,自然便找我當荷蘭在地的通訊記者,替他們的「藝術SNG」單元填補點文字。稍微有點媒體經驗的都知道,寫這種短篇的報導其實不用動太多腦筋,查查資料、整理文字,懶惰一點直接翻譯策展單位提供的新聞稿,一篇報導就完成了。
然而,明明就是不會太難又可以名正言順逛美術館的工作,我卻遲遲拖了好幾個月才開始認真對待。尤其在看到雜誌七月號上登出的一篇"Art Amsterdam",報導的是我之前曾想過要寫的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藝術市集,此時才懊惱自己不積極,被別的撰稿者捷足先登便是為時已晚了。之所以想把這篇貼上來,除了為紀念這是粒頭堡第一篇被刊登出來的藝術報導外,也是為了督促自己之後的產量吧..。
下一份報導是關於倫敦國家藝廊的展覽。編輯看起來對這份提案蠻有興趣,要我寫成長篇的「Spotlight」專欄。希望兩個月後,可以順利在部落格上貼出如期完稿的文章了。
-------------------------------------------------------------
[圖片版權]
©Paolo Pellegrin / Magnum Photos.
© Henri Cartier-Bresson / Magnum Photos. Place de l
Magnum exhibition at th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