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30日 星期三

居留證,以及認同

終於領到了千盼萬盼的居留證。從去年底回台灣前遞交更新申請,一直到今年四月底總算順利領到了。

不過也不能完全怪IND(荷蘭移民局)效率不彰。之所以會拖這麼久,首先是因為我在市政廳登記的戶籍資料不知為何沒有順利轉到IND的電腦紀錄上,以致我的領件通知信被寄到從前橘子巷的舊地址。要不是這次為了五月初去德國非要領到居留證才能出境不可,懶惰如我大概也不會想到要自己打電話去追查吧。

其次更完全是自己的疏失。好不容易到橘子巷取回領件通知信,轉兩班火車登門造訪IND後,才發現自己竟然沒有攜帶必要的護照,以致又拖了一個周末才領到。第二次造訪其實也頗為驚險,每日的領件時間到下午四點,而我便硬生生地脫窗看成五點,以致我差一刻五點抵達時,當場只得裝無辜裝可憐地懇求打著領帶的辦事人員通融一下... 所幸,大概是常跟搞不清楚狀況的外國人打交道的關係,原以為會一板一眼的荷蘭辦事員倒是頗有溫情地讓我順利領件了。

手上拿著這張小小的居留證,心裡不禁百感萬千。實際上,這不僅傳達了「你可以住在這個國家」的允諾意味,尤其在即將帶著它旅行其他申根國家之際,這張小卡片更代表著「這張卡的主人是受這個國家承認,你們可以接待他」的保護意義。
「我一直到來荷蘭後,我才知道什麼叫做一個穩定的國家。」對政治議題非常關注的台灣學長有次有感而發。

穩定的國家,不需要為了國家正名、獲得聯合國承認,或是國家主權的認同等等問題發動辯論或爭議。穩定的國家,雖然也會有黨派鬥爭或是貪污腐敗,但是不需要為了「我們究竟是不是一個國家」這種基本問題費神。穩定的國家,雖然永遠有各種個人主義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但是到了王室開放日或女王節等國家節慶,人們還是夾道歡呼迎接女王的馬車,穿戴象徵王室的橘色服飾,唱著效忠國家的愛國歌曲。

沒有穩定的國家認同這件事,當你住在其中時其實不會那麼深刻感受,但一旦踏出國外,一個不被國際普遍承認的國家是沒有辦法給你穩靠的「背書」的。當你說出「我來自台灣」時,還會受到來自對岸朋友的「為何你要說台灣,說中國不就好了?」這種令人欲哭無淚的質疑。而殘酷的現實是,當在國外需要出示身分證明時,秀出「中華民國」的護照,還不如秀出一只「荷蘭居留證」來得簡潔有力。

這倒不是說我寧願選擇當歐盟國民。當然上帝這樣安排的話我也不反對。但我心裡還是深深覺得台灣是個可愛的地方,因為她一直都那麼努力地在堅持著、進步著,雖然目前看來還有很長遠的路要走,雖然目前也看不清楚未來的方向。

撇開吵吵嚷嚷的政治議題不談,儘管不受UN承認,但我敢說「台灣」的名號在藝文界中是已經頗受認同了。李安和蔡明亮的電影在這裡受歡迎的程度大過我的想像;舉足輕重的馬格蘭攝影通訊社唯一接受的華人攝影師便是來自台灣的張乾琦;威尼斯雙年展的台灣館作品經常受到好評;Freddy領軍的閃靈樂團征服了巡演所到之處自認酷炫的歐洲年輕人... 而這些台灣之光,有許多倒是在國內不被認識,或甚至受詆毀的。

我還是會很驕傲的說,我來自台灣。但我也由衷希望,能夠有天不用再為她的認同或是名稱這種問題,大費周章地和外國朋友解釋半天。

對了,高興的是,我的居留證背面還是清楚地印著「國籍:台灣」。據說不少人都被印成「中國」了呢。

2 則留言:

littlepau 提到...

原本只是要寫領居留證一波三折的感言,不小心就越來越正經起來了,實在和粒頭堡的風格不太搭呀。淺薄論點,大家隨意就好。

又,五月初向所上申請到研究經費,可以假學術之名行玩樂之實到德國呆兩個禮拜。還沒為這點好好感謝上帝呢。

匿名 提到...

最近批踢踢才在吵一個事件
有個台灣人被中國人室友拿剪刀抵住喉嚨
喝令他跟著說"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
跟中國人一起住好可怕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