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0日 星期五

[推書] 新荷蘭學:荷蘭強大幸福的16個理由

這個部落格荒廢已久,現在顯然只剩下廣告功能了。但這本書不廣告還是不行,我在荷蘭結交的好友們之大作集大成,怎麼能不告知天下一番。



有些話只有在自己的部落格上會說: 我們做這本書,並不是抱著崇洋媚外的心態,而是更接近於國家想像的願景。這本書並沒有濃厚的政治色彩,但是背後寫成的動機,是深深期許Taiwan能夠成為Next。


更私人的動機是,我們總要說服自己和別人,為什麼我們這群人偏偏選了這個比台灣大不了多少的小國求學和就業呀!


以下為代序


-------------------------------------------------------

為什麼我們要寫一本關於荷蘭的書


撰文╱郭書瑄


  不,不是因為我們想要回到荷蘭治臺時代。雖然那樣不見得會比現在不好。


  我們是一群在荷蘭求學的博士生,每人懷抱著不同的初衷和各自的專攻領域來到異鄉。因緣際會下大家聚集一處,交換著彼此的友誼與心得。而自從我們不約而同進入這個奇怪的小國,每天的文化衝擊總讓我們在意外中又感到些許似曾相識。


  我們發現,除了和鄭成功的一段歷史糾葛外,荷蘭和臺灣的近似度原來超過我們的想像:有著相近的面積與人口、都和大國比鄰而居,也都曾經歷過外力統治後獨立,然而荷蘭卻能自成一格,發展成一個高幸福指數的強力經濟國家。我們於是從一開始的驚奇、適應、批評,到認真反省這當中究竟有什麼值得我們借鏡的,這樣的話題在我們每月的博士生聚會中反覆上演著,而我們也歸結出些許結論,只期待和更多的人分享。


  就在一次討論到熱血沸騰的夜晚,趁著酒酣耳熱之際,有人提出了醞釀多時的構想:「不如我們共同來撰寫一本荷蘭觀察書吧!」乍聽之下似乎不切實際的想法,卻因多數人皆有著以書寫度日的自虐習性而受到認同,之後也有更多住在荷蘭和比利時一帶的同好們加入寫作行列。這個計畫於是在大家的齊心努力下,隨著稿件的累積和出版社的提案進行,慢慢地付諸實現了。


  我們嘗試在這本書裡觀察這個和我們各異其趣的國家,分析組成這個社會脈絡的各種人文面向。由於許多當代現象其實具有淵遠傳承的背景,於是書中的文章不僅著眼於現代,更是深入歷史、挖掘可能的成因。因此,本書從乘坐歷史時光機的明喻開場,先對這個我們即將攤在解剖臺上的國家作一番背景認識,而我們也將發現,這個低地國的背後還有許多我們從未知悉的祕史。


  光從硬體外觀看來,荷蘭擁有馳名國際的水利工程,還有井然有序的都市規劃,更有贏得歐洲最佳機場稱號的史基浦機場當作門面。而這種進步的成就顯然不僅限於外在形象,也反映在荷蘭人內在普遍抱持的寬容態度上。最明顯的例子便是荷蘭政府對各種群體所採取的開放政策,包括舉世聞名的同性婚姻、移民生活甚至動物福利,許多令人驚異的制度都形塑出荷蘭的前衛形象。


  於是當我們繼續探索荷蘭生活的各個層面,從美食、語言、時尚,到荷蘭人深愛的腳踏車,我們不難發現這個國家的與眾不同。這些特殊性或許有利有弊,而這也正是我們得以進行觀摩與省思之處。同樣地,在各種藝術表現上,無論是博物館經營、建築或繪畫,都描繪著荷蘭人不容錯認的性格特徵。


  我們企圖從上述的不同視野觀看這個國家。正如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本書裡的文章自然也都風格不一:有的嚴肅、有的詼諧,有的巨細靡遺、有的點到即止,有的放眼未來、有的以古喻今,這種多樣性也正是我們想要呈現的面貌。而我們也竭力確保在不同的書寫下,反映的是對各類議題同樣深度的思索。當然,荷蘭文化中還有許多本書無法兼顧的遺珠,但我們不過是提供萬花筒內的幾種光稜組合,一旦稍微轉換角度,世界就顯得不一樣了。


  這種不同的觀看視野也揭露出本書撰寫的另一層意義。當歐洲人習於檢視自身內在的關係,忙著思索如何戰後重建和再現自我時,該是時候跳出歐洲中心的思考模式,轉換成從亞洲等其他世界出發的觀看角度了。不容置疑,荷蘭人的經濟力已經是世界前端,但在豐衣足食之後,還有什麼值得奮力追尋的目標?即使說飽暖思淫慾,但性產業開放的荷蘭人甚至連淫慾都不再稀罕。因此,當我們試圖由另一個亞洲小國的反省眼光進行文化觀察時,或許也提醒了荷蘭現代年輕人如今普遍缺乏的積極動力。這也是我們之所以自我要求,必須不斷對週遭社會抱持著省思與批評的理由,讓這樣的態度引導我們尋見更多可能的答案。


  十九世紀的日本,能在短短數十年的明治維新後,迅速從一個前現代國家一舉跨入現代世界,成為船堅砲利的強盛國家,正是得利於江戶時代自長崎出島通商的荷蘭人身上所習得的「蘭學」。那是處於鎖國時期的日本,唯一通向西方世界的窗口。而荷蘭從航海時代歷經工業革命進入後工業時代之後,經濟力和人民幸福指數依舊走在世界前端。二十一世紀的臺灣,是不是也能從荷蘭身上,以新的蘭學得到向上躍升的動力?


  十多年前,英國人科林.懷特(Colin White)和美國人勞莉.布克(Laurie Boucke)共同撰寫了一部戲謔荷蘭的文化觀察書The UnDutchables(中譯為《荷蘭不唬爛》)。今日我們以較學術的論述角度撰寫了這本Dutch Touch,某種程度上也可說是對前人作品的致意。Dutch Touch除了企圖跳脫西方主宰的觀點,也未嘗不是種新的聲明:在多元化的時代,現在的荷蘭不再是無法接觸的(un-Dutchable),讓我們試著來點荷蘭的接觸(Dutch touch)吧。

-----------------------------------------------------------


唯一需要說明的是: 序文的倒數第二段是編輯加上的。由於"新荷蘭學"的標題是最後關頭才決定的,因此為了說明中文標題意涵,才由編輯就已經寫好的序文加以補充。


直接點擊圖片便可進入網路書店

4 則留言:

yijen 提到...

嗯~~很盡責很盡責(撫鬚)

littlepau 提到...

嚇~ 沒想到這裡還有讀者耶 XD

KEATSLI 提到...

把書入荷,很想說是否有機會能邀請妳到我們學校來場有關荷蘭與藝術方面的演講?XD

littlepau 提到...

Liv: 這本書的作者群先前有辦過座談會呢! 之後也計畫在荷蘭教育中心進行演講。
不知你在哪個學校呢? :)
ps 可以寄信至littlepau@gmail.com